返回

我要做皇帝

关灯
护眼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正因为刘彻觉得这次的使团,十之*,大概要被匈奴人吃了。

所以,他在选择使团成员时,尽量的摒弃了汉人。

除了正副使外。

使团的其他成员,全部都是归义的匈奴人,或者逃来中国的乌孙人,以及投降的匈奴战俘。

对外打着的借口也是:俺们中国人不懂西域地理啊。

除了副使是王朝这个熟人外,正使也就是大师兄,刘彻从剩下的九人中,选择了来自北地郡的一个名为张孺的男子。

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此人是外语专家。

他懂得超过四门外语。

包括,匈奴语、羌语、乌孙语以及义渠语。

他的语言才能,或许能让这个使团的命运,发生奇迹也说不定!

就这样,西汉版的取经队,或者说使团组成了。

大鸿胪将会在八月择机将他们送出长城,并且在部分‘友人’的帮助下,穿越河套。

但过了阴山,他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将这个算是插曲的事情搞定。

北国的秋收,就已经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北方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关中,到今年为止,种植冬小麦的家庭,已经跟种植粟米的家庭不相上下了。

所以,关中也就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往往一田之隔,就是不同的场景。

这边挥汗如雨,忙着收割,而隔壁的土地上,则是牛哞声声,在耕牛或者挽马的协作下,人们将土地翻开,然后将自己家堆积的人畜粪便混着草灰或者淤泥,深深的埋到地里。

各条河道附近,也满是三五成群的,租着船舶,在河里或者池塘中,挖掘淤泥的人们。

刘彻站在昆明池附近的山峦上,远眺着那些,从四面八方而来,争抢着从昆明池的工地里,运走淤泥的人们。

于是,大汉天子龙颜大悦:“少府和大农,导民有功,其赐少府、大农诸农稷官,爵一级!”

少府卿刘舍和大农令直不疑顿时大喜,拜道:“臣等代群臣叩谢天恩!”

这个赏赐,可比赏给他们一千金还重!

对于官僚而言,除了权势外,最重要的就是属下的尊崇和服从。

可想要下面的人听话,并且服从命令,那就需要给他们争福利。

古今中外,能给下面的人争来福利的领导,位置才能稳固。

尤其是在汉室的体制下。

三公九卿,虽然看似位高权重。

但实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下面的人架空。

现在的少府卿刘舍和大农直不疑,就是典型例子。

少府卿刘舍现在除了在拍刘彻马屁的时候,说的话是自己说的之外,其他一切时候,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报告成绩,实则,都是下面的少府六丞,事先商量好了,草拟了报告的。

他这个少府卿,除了能管管少府衙门本身之外,对庞大的少府,几乎无从下嘴。

以至于不久前,上林苑被剥离出少府控制,代之以所谓的水衡都尉。

故少府卿岑迈,摇身一变,成了新的水衡都尉,虽非九卿,但却被许可入朝议政,并且参与廷议。

刘舍这个领导,因此被少府内部的派系所埋怨。

很多人都觉得,桃候这个老大太不靠谱了!

此时,迎来一场天子赐爵的恩典,无异于是及时雨。

至少能安抚住许多不满者。

至于直不疑……

他老早就是个甩手掌柜了。

以至于连兰台的尚书都知道,大农的事情,找大农丞更靠谱。

因而对直不疑而言,给下面的要福利和政策,也算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树立威权的方法。

刘彻挥挥手,让两人起身。

“大农和少府,要继续加强对百姓的疏导工作!”刘彻说道:“不仅仅在关中要进一步扩大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整个北方,都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

“诺!”刘舍和直不疑连忙笑着答应。

虽然他们确实是不懂这个业务。

但没有关系,下面有不少懂行的。

尤其是大农衙门,今年考举后,天子给大农增加了六百个百石到四百石的编制。

虽然是指明增加到农稷官的。

但大农也因此抖了起来。

大农衙门由此在整个北方的十几个郡国,都开始建设到乡亭一级的农稷官。

刘彻看了看这两个家伙,摇了摇头。

直不疑今年五十五岁了。

他上任为大农令,也有差不多五年了。

但他的业务能力,却在这五年里饱受质疑。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新技术和新工具层出不穷,中国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开始跳跃发展的今天,直不疑这种旧式的依靠‘无为’,将工作交给属下,自己只管刷声望和名声的官僚,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继续担任九卿了。

农业部长却对农业一窍不通。

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况且,现在的大农,还跟少府共同管着盐铁衙门这个钱袋子。

“朕或许应该搞一个西汉版的政协……”刘彻在心里思考着。

但现实却让刘彻不得不继续依靠直不疑这样的老式官员来管理国家。

新生代都太年轻了!

汉室要完成新老交替,起码还需要十年之功!

回到宫中后,刘彻就命人去召大农丞商容。

对农业的问题,还是要问专家。

在商容没来之前,刘彻就拿着大农衙门和丞相府的有关报告,看了起来。

以便自己能对现在的汉家农业社会和生产力能有一个大略的估计。

由于今年的冬小麦收获季节,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所以,此刻,北方的冬小麦亩产以及数据,都已经统计了出来。

形势很喜人!

在新的耕作技术和新的工具的辅助下,汉家冬小麦年年增高。

去年,关中小麦亩产三石多一些。

但在今年,亩产却已经突破了四石!

甚至,某些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的地区,亩产达到了五石!

而上林苑里那几百亩由农稷官们亲自照料的土地,亩产甚至最高达到了十石!

这些数据,坚定了刘彻推动冬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决心。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