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乱世搞基建[穿书]

关灯
护眼
第5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上次说的那支珍珠扁簪正好在我这儿,你要看看么?”顾念边说边飞快地打开锦袋把那支漂亮的珍珠扁簪拿了出来,嘴上虽然在询问,却完全没给墨青反对的时间。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这支簪子上的那个所谓徽记有点怪,实在是太浅了,就像不小心磕到的。

机会难得,不管他怎么纠结也都只是个外行,无法确定,既然墨青正好在这儿,为什么不请他直接看看呢?是徽记还是磕的,墨青应该能给他个确切的答案吧?

“这就是赵卜卖给他们的假货?”墨青眉峰微扬,似乎看穿了顾念用‘白工’的心思,不过也没有拒绝,只是懒洋洋地伸手把那根簪子接了过去。

半秒之后,墨青凤眼微眯,似笑非笑地看向顾念,“你刚才说,这是赵卜做的假货?”

“嗯,据说楚娘那些日子跟他们买了不少件首饰,这是其中一件送给她的手帕交的。”

“但是,”墨青拖长了‘是’字的尾音,轻描淡写地将手上那根簪子在指间转了一圈,抛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这不是假货,是真的。”

真的???

顾念怔了怔,“确定么?”

问出口之后,他也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墨青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会认错?

你当我这长安第一工匠的名头是白混的?墨青把玩着那支扁簪,斜睨了顾念一眼,“如假包换。这么说吧,如果这支珍珠扁簪是假的,那我墨家匠坊里那些正在出售的珍珠簪也都是假的。”

顾念:………………

难道那堆金饰其实都是真的?

不太可能。除非柔娘跟赵卜也是串通的,不然赵卜根本不可能在那些没经手过的首饰上准确找出那些隐藏又一致的徽记。

可是,那现在又是什么状况?

“墨家的金器上除了墨家徽记之外可会刻什么隐藏的工匠徽记?比如刻个类似‘卜’的痕迹之类的。”顾念追问。

墨青轻轻摇头,“赵卜是带艺投奔的墨家,以前的确有这样的习惯,但在墨家的时候,我是不允许他这样做的。

墨家的东西,对外有一个徽记就够了。

金器匠头会根据安排打造不同的东西,凭款式就可以确定是谁做的,不需要再留其它的记号。

而且事实上,每个工匠的力量大小、使用工具的习惯都有自己的特点,反应到最后的成品上也不一样,只要熟悉一点,根本不需要徽记,看一眼就能认出来。”

顾念:…………

所以,那些有卜字标记的确实是假货。只有琉璃这根簪子上的痕迹才是磕痕,只是因为她在堂上听赵卜说了徽记的事情,自己回来再找,就把那相似的痕迹当真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

毕竟她也根本不会想到,楚娘自己买了一堆假货,却送了她一根真的。

这么想来,楚娘当初告诉她墨家的东西手工费特别贵,叮嘱她好好保管的话,恐怕也是意味深长了。

但是没有理由啊,楚娘明明买了一堆假金饰,为什么偏偏给琉璃买了支真的?

难道是为了辨别真假?但没必要买吧,只要去墨家匠坊里对比看看不就知道了?

不对劲儿,肯定有哪里不对。顾念眉心紧皱,死死盯着墨青手上的那根金簪。簪头的三颗珍珠在斜阳的余晖里犹如镀了层金,泛起温柔的光辉。

那光华映到顾念眸子里,让他灵光一闪,突然想起半个月前叶九思展示那支牡丹金蝶簪时的画面,那根簪子精巧的机关设置,当时可是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墨家既然以机关术著称……他试探性地看向墨青,“这支珍珠扁簪可有什么机关?”

墨青眉峰微扬,唇边浮起淡淡地笑意,也不答话,直接伸手从腰带上不知什么地方变魔术似的摸出根大约十公分长的手锥。

他用锥尖一扎簪子顶部的那个方块区域,簪头发出声轻响,第一颗珍珠的位置就像个迷你方盖似的向上弹出了大约半公分。

居然真的有机关!顾念的心脏剧烈地跳动了一下。

“墨家的东西大多都藏有些机关巧门,购买时也会详细告知购买的人使用方法。当然,你买的那个竹杯除外。”墨青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解释道。

顾念:…………

墨青用锥尖儿轻轻拨开盖子,簪身里面赫然露出了一截黄色的纸卷。

“依在下所见,这东西或许对你说的那桩案子有些帮助。”墨青打量了那个纸卷一眼,并没有碰,而是把纸卷连同簪子一起递还给顾念。

顾念接过簪子,连忙抽出那个小小的纸卷,只见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一行字,字迹与当初他搜查线索时在楚娘房间看到的那些诗笺极其相似,可以确定是同一个人所写,内容触目惊心:

【三月二十八,徐卯欲在清凉观斋醮现场刺杀镇东侯。】

徐卯,正是新任徐宰相的名字。

看到那行字的瞬间,顾念整个后背都在发冷,思路却犹如红炉点雪,瞬间清晰起来。

是这个!

原来那个价值五千缗的消息是这个!!!

作者有话说:

墨青[骄傲脸]:墨家出品,必属精品,括号,除了你的竹杯。

顾念:………………

备注:、荷叶吸杯是唐代是有实物的,著名的何家村窖藏就有出土,不过最初被误认为【唐鎏金莲花形银灯头】。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中解释甚详:“吸杯,做莲蓬、莲叶交互相连状,别有莲茎,茎之中有孔,可吸饮。”这种酒杯在结构上最为特别之处,是由酒杯中引出一条长管,管内中空,饮酒人将嘴唇吮住长管的端头,由此把杯中酒吸入口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带固定吸管的酒杯。

段成式《酉阳杂俎》所叙:“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斗,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筒杯。历下敩之,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据说早在三国时代,风雅人士中就曾兴起以荷叶当作大酒杯的做法这种带梗鲜叶制成的一次性酒杯还被命名为“碧筒杯”,其妙处在于能令酒水染上荷叶的香气,予人胜冰赛雪的清凉感。

但从已知的文献来看,“吸杯”或者至少相关记载、传说正是在中晚唐时期开始出现。唐人戴叔伦《南野》一诗云“茶烹松火红,酒吸荷叶绿”,唐人曹邺《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也咏到“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