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勾古弦

关灯
护眼
第七章 【未知的宝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百件。而附近没被掩盖的空间里,推测应该至少还有几倍数量的「良渚古玉

」。

四、 因为石室内部绝大部分的空间没有遭到掩埋,脉衝回波对未受土石掩埋的

物品无法有效反射,所以显现不出来「第四小室」其他的内部样态。

五、 走道的铜合金圆盘,应该是开关。从「第四小室」的西墙上凿有方形的龕

状空间,且有孔洞连接着开关与石门。但是,中间的机簧看不清楚。

综合这些讯息,叶向东和李超凡自然又有不少的疑问。

叶向东先发难问道:「『地质透视脉衝仪』的运用,怎么报告上没见你提到?」

「老师!说也凑巧,前两年,省里面为了修建高速公路,抢险发掘了一处古墓区,建筑队伍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也在旁边探勘当地地下岩磐,那时我就接触过这个仪器,也顺便测试了科学考古运用的可能性。」

「这一次,在『第三小室』面临了前进障碍,我就想到这仪器。提交了第二次报告之后,也就是呈报中央的那一份,就一直觉得『第三小室』东墙的里面,究竟是个甚么情况?应该要想办法了解一下。所以,透过省文物局出面,上个月才借到了这个『地质透视脉衝仪』,搞到前个礼拜才弄出这些透视图。」

李超凡接着提出个问题,「有没有做从上对下的俯角探测?」

「当然做了!可『第四小室』已经在岩磐深处,回波被中间错综复杂的沉积岩的层理、劈理这些结构现象给扰乱了,无法整理出有用的讯息。你看……」说着,胡平点出一组糊里糊涂的图片出来。

李超凡抱着双手,往后倒在沙发里,看着房间的天花板,又提出问题「那么,『第四小室』上面的那层阻绝物,显然是为了防制不正常的外力侵入而作的防范措施…。可是,它们又是怎么搞上去的?防制机关又是怎么啟动的?」

胡平一时弄不清楚,李超凡是在自问?还是在问他?想了一想,还是回答了,「照目前的材料,无法判断。只知道,要进去,是有风险的,不只人有风险,上面的沙石砸下来,恐怕文物也跟着完了。另外,合理地推断,如果强力侵入,说不准还有一些机弩或是机关等着伺候咧!到时候,恐怕会搞成文物考古史的大悲剧也说不定。」

「嗯~!刚才的问题,你还没回答我。」李超凡继续追问。

「蛤?刚才的问题?」

「年纪轻轻的,记力怎么这么糟糕?超凡是问你,你认为开凿这第四小室是作什么用的?」老师又看不过去了。

「喔!喔!」胡平又一拍掌在后脑门上,赶紧回答,「我们考古队员大都认为是楚国某个王的陵墓。」

「理由?」叶向东咄咄逼人地问。

「大家发掘的过程备极艰辛,再加上看到整个石窟群的开凿规模之大,还有石窟墙壁上面所修饰的凿痕之精緻,大家深深觉得,绝对需要靠像楚国这么大的国家力量,耗费相当久的时间和庞大的人力,才有可能完成。而且,『第三小室』西墙、南墙上的浮雕,应该是战国末期辟邪、厌胜的纹饰。而各地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如果铸有铭文的话,也常有『永保用』的文意。所以,很多队员合理的推论,应该是『王陵』。」胡平边回忆、边回答。

「我是问你,你也是这样的认定?」李超凡还在穷追猛打。

「楚王室做的工程,我同意!可王陵的讲法,我其实是持保留态度的。」胡平看了李超凡一眼,李超凡也回给他一个「继续说」的眼色。

「先讲『復山资,敬保用』六个字,刻在墙上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甚么不同?我认为没甚么差别,这里不就是明白地提醒后代子孙,要好好地保管、善用復山这第四小室里面的物资?如果是陵墓,这『永保用』三个字就不伦不类了。」

「更重要的是那两个走道墙壁上的铜圆盘!」胡平又调出那两个铜圆盘的照片。

「我们曾经用强力电筒照过,觉得黄蜡下面好像有些凹凹凸凸的机簧,所以,我们报告才判断为石门开关。」

「我认为,如果是王陵,以当时的石工机巧,用重力和一般的挡门石设计,石门就能够被堵个严实缝密,除非使用强力破坏,否则根本不可能打得开。」

「当然,里面肯定有特别需要保护的重要物品,才会这么大的阵仗开凿、搞机关来保护里面的东西。但是,问题也就在此,当时的人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大的功夫,特别设计两组开关?」胡平看看老师和李超凡,两个人眼都放电地盯着他,期待着。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第四小室他们还要再进出!如果是要重覆进出的话,王陵的可能性就不高了。」

李超凡「咻」地坐直身子,「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叶向东也笑容满面地对胡平点着头。

「虽然我认为它不是王陵,可我还是不知道楚国为什么要耗这么大的功夫,搞了这个石窟群?还有这第四小室究竟藏着甚么样的物资?老师,你们……」胡平倒是有些受宠若惊地不知如何是好。

「非常的好!咱们绝对不能被过去的经验矇蔽了,你有求是的精和细腻的推理逻辑,我很欣慰!等着看你高上层楼囉!」叶向东忍不住地讚赏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又说:「就是因为这第四小室处处透着古怪,局里面才会决定直接插手你这个项目的。」

三个人对于石门的开关机巧,又研究了半天,依然没什么进展。

致于第四小室西北角落堆叠着更早个三千年的良渚玉器,叶向东与李超凡认为尚属合理。

因为,就「地质透视脉衝仪」整理出来的图像看起来,这些玉器表面纹饰虽然不够清晰,但有些特别的轮廓倒是可以确定的,尤其是玉琮上一节一节的「兽眼纹」。虽然,考古经验也曾出土过商代、西周早期的玉琮,但几乎都没有纹饰,也少有长过两、三节的。从脉衝分析图来看,至少有四、五十件以上长达十节、超过30釐米以上的的玉琮,很显然是良渚文化最强盛时期的作器。

另外,东周时期好的玉材虽然出自新疆和闐,但战乱频仍,运输玉材的道路封闭的时间比通畅的时间还长得多,玉材自然供不应求,各国时有将就着使用前代或者当地出土的更早期玉器,重新改製成当代玉器的情形发生。

而良渚文化距今约五千三百至四千四百年,范围在现今江苏省境内太湖周围,春秋时为吴国辖地,而吴国地处东南,玉材更是紧张,使用前代古玉作为当代玉材使用亦属合理,且有出土的春秋吴国玉器确为良渚古玉改件的前例可证。

所以,春秋时期挖掘出来的良渚玉器,自然为吴国王室使用。之后,越王勾践灭吴国,楚国又灭越国,春秋、战国期间出土的良渚古玉,最后可能全落入楚国王室手中,成了战利品。如果楚国王室把这些玉材视为重要物资,为了某种目的藏在花山石窟之内,是很有可能的事。

时间晚了,两位前辈帮胡平顺了顺五天后的报告,加了「地质透视脉衝仪」对「第四小室」探勘的照片和推测,修改了部分重点提示的切入说法,两位前辈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叶向东躺下去久久睡不着,想着黄山市的急切需要,想着第四小室里面肯定有高质量的文物,可是这项目的突破点呢?

还是在那两个铜圆盘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